《大唐·文德皇后传》
《大唐·文德皇后传》小说免费阅读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;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能不忆江南?[1]
要说起皇帝杨广的江南情怀,那确实事出有因。
当年先帝扫平北方之后,立志平南陈一统天下,任命次子杨广挂帅出征,虽然说是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,但杨广也由此立下赫赫战功。
后来他得以被立储,多半也是因为平陈之功。
平定南陈后,杨广又做了十年的扬州总管,对江南水乡十分迷恋,因此他一登基就把扬州置为江都,又大兴土木修建运河,就是为了方便他屡次南巡。
但他的禁卫骁果军就完全不同了。
这些骁果军大多是关中人,他们的亲人故旧都在关中,他们的魂与根也都在关中。
对他们而言,这温柔沉醉的江南水乡,比不上故乡的八百里秦川。
皇帝喜欢这里的百里春光,他们更喜欢故乡的烈烈秋风。
皇帝喜欢这里的吴侬软语,他们更喜欢故乡的嘹亮秦腔。
江南再好,不是故乡。
所谓久客思乡里,便是如此。
“听说如今的关中,已经被唐国公李渊占了。”众人正在悲戚,不知谁提起,顿时引发热议。
“李渊?我父亲在山西外放的时候,跟他在同州做过官呢,我还跟他二儿子一起玩过。”
“听说就是他家二儿子和三女儿一起破的长安。”
“就那个小病秧子?三天两头就要吃药的,还特淘气。他姐姐倒是厉害,打的我们嗷嗷的。”
骁果们多是贵族子弟,和李家都多多少少有过来往,对于李渊的人品,算是有口皆碑。
李渊这个人,平生受过最大的苦就是年少丧父,然后就继承了爵位,并被皇后姨妈接进宫里抚养。
长大后又娶了位才貌双全见识非凡的妻子,夫妻俩日子经营的非常好,本就丰厚的家产又上一层。
这样顺利的人生经历,造就了他非常标准的贵族性格—仁义,大方,爽快,别的不说,和同僚们一起吃饭,他总是请客的那个。
此次入主关中,除了挖了他家祖坟杀了他亲人的阴世师和骨仪,其余一无所问。
这样难得的仁厚,也是饱受杨广喜怒不定性格摧残的骁果军禁卫们十分向往的。
说实话,这关中姓杨还是姓李,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影响,他们大多都是从北魏就形成的贵族,对篡周而立的隋朝并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。
众人一合计,与其跟着皇帝去江东,不如一起西归,回关中老家去。
他们这样的青壮年劳动力,在乱世之中是非常重要的,李渊必定十分欢迎。
说干就干,思乡心切的郎将窦贤最先率领部下西走。
然而这样冲动的行动注定无法成功,他们还未走到长江,就被皇帝派来的追兵追上,就地处死。
但这样的镇压并不能阻止骁果军们的叛逃行为,反而愈演愈烈。
虞世基下朝到家,从华丽的车架下来,抬眼看了圈自己奢华的府邸,这些年他靠着逢迎皇帝,鬻官卖狱,贿赂公行,其门如市,金宝盈积,但心里却没有一天是安宁的。
他没有进府,而且去了旁边的一个小宅子,那是他弟弟虞世南的住处。
虞世基、虞世南两兄弟,旧时为陈朝人,自小就负才名,陈亡入隋,时人谓之“二陆”,然而兄弟境遇不同,哥哥身居要职,生活豪奢,类于王侯,弟弟却始终只是个九品的起居舍人,躬履勤俭,不失素业。
虞世南此刻正在屋内读书,见哥哥来了,也没有起身相迎,虞世基也习惯了,他默默的站了会儿,低声说:“皇帝又杀了一批骁果。”
虞世南面色平静:“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么。”
皇帝行事,向来如此,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。
无论是造船的民夫,还是帮助自己上位的心腹,凡有不顺之意,立刻处死。
就算是保卫自己性命的骁果,杀起来也是一点不眨眼的。
虞世基只有在弟弟这里,才能袒露心声:“他这样做,岂不是叫骁果寒心,将自己的性命置于炭火之上!”
如果杀戮能换来忠诚的话,那么当年皇帝因为杨玄感谋反牵连三万人之时,就会是地位最稳固的皇帝了。
何至于会有无人可用以至提拔表弟李渊,而今入主关中,何至于会有李密逃亡瓦岗,围困东都呢?
就如同此刻,在皇帝一味残杀逃亡骁果之后,扶风人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、直合裴虔通密谋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,发动兵变,率众西归。
他们日夜相结约,于广座明论叛计,无所畏避。
有宫人告之于萧后:“外间人人欲反。”
后曰:“任汝奏之。”
宫人言于帝,帝大怒,以为非所宜言,斩之。
其后宫人复白后,后曰:“天下事一朝至此,无可救者,何用言之,徒令帝忧耳!”
自是无复言者。
其实皇帝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呢?
帝自晓占候卜相,好为吴语;常夜置酒,仰视天文,谓萧后曰:“外间大有人图侬,然侬不失为长城公,卿不失为沈后,且共乐饮耳!”因引满沈醉。
这要叫骁果禁卫们听到,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,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,却掐着嗓子学着江南人的腔调说什么侬啊卿啊的,属实有些诡异。
不过杨广也是有很洒脱的一面的,又尝引镜自照,顾谓萧后曰:“好头颈,谁当斫之!”
后惊问故,帝笑曰:“贵贱苦乐,更迭为之,亦复何伤!”
此不失为英雄之语。
虞世南想了又想,还是劝哥哥:“骁果谋反已经是箭在弦上之事,陛下性命也只在旦夕之间,哥哥还是早做打算,莫做了枉死之鬼。”
虞世基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,凄然笑道:“我已经污名至此,再无生处,况且陛下待我有恩,我自当与陛下同死。”
大业十四年乙卯,夜晚。
朗朗明月之下,不知何处传来胡笳之音,如泣如诉,令人愁绝。
细细听去,奏的正是采薇。
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
曰归曰归,岁亦莫止。
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
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
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
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
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
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!
就在这声声采薇,声声曰归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